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2025年10月09日 12:39 迟景云 点击:[]

报告时间:2025-10-15 10:00

报告地点:理化楼C501

报告人:徐舒涛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学术简介
  徐舒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青 200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目前是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骨干,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1年获大连市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获中国化学会分子筛青年奖,2016年获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Prize)。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专项项目以及优秀青年基金合计6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大连市杰青项目各1项。目前担任《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波谱学杂志》、《Green Carbon》、《化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在分子筛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将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应用到MTO反应机理中的应用,已在Nature、Chem、JACS、Angew.、PNAS、Chem. Soc. Rev.、Sci. China Chem.等国际重要期刊合计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报告内容
  分子筛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和可调节的酸性在化学工业应用特别是工业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分子尺度理解分子筛的吸附-扩散性质、酸性质及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策略和反应工艺。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筛催化反应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原子/分子尺度提供催化剂的结构、扩散以及反应机理等信息。本次报告主要汇报近年来利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诱导期阶段初始C-C键的生成机制、高效反应阶段活性中间物种的检测、失活阶段积碳的分布和失活机制、水对分子筛骨架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MTO反应的调控。

上一条:光电催化 下一条:方言文化与共同语文化的和谐共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