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5-08-23 09:00
报告地点: 奥利加尔大酒店鄱阳湖厅
报告人:方小敏/鹿化煜/吕红华/胡振波/张威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报告人学术简介
1、方小敏,地貌、自然地理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士。现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与气候环境资源效应方面做出了系统性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资助,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入选人事部等7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包括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和PNAS在内的SCI论文300余篇,总引近2万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ScholarGPS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路透社全球千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高影响科学家榜单。
2、鹿化煜,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党委书记;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平台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2003)、《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理学报》、《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Quaternary》等期刊编委。主讲本科生课程《地理科学基础》《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导论》等。从事气候和环境演变、地貌过程、更新世人类行为与环境等研究,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中外沙漠、印度洋、北太平洋科学考察上百次,完成了大量的实验室建设和测试分析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0 余篇, 被引用24000余次(H指数81)。培养研究生70余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10, 二等排3)、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017,一等排1)、国家教学成果奖(2023, 二等排2)、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2020年排2;2021年排1;2022年排2)等。
3、吕红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貌研究,近20年主要在天山围绕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地貌响应开展工作。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在ESR、QSR、JGR、Science Bulletin、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编著《低温年代学:原理与应用》。曾获国际地貌学家协会青年地貌学者资助。
4、胡振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河流档案组Fluvial Archive Group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委员会委员,2019和2023年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杂志客座主编,2023年Geomorphology杂志客座主编。主要从事黄河水系发育与流域地貌演化、河流响应机制、河流碎屑物源等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重点项目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arth-Science Reviews、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多篇、出版黄河上游水系演化与流域环境变化英文专著1部。
5、张威,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地貌演变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研学工作组委员、辽宁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idactics in Geography》国际期刊编委等职务。从事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过程与沉积等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批辽宁省学术及教学成果奖20余项。已在《Quaternary Research》《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专著及教材7部。
报告内容
1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生态环境协同演化的矛盾思考 报告人:方小敏
2晚新生代中国沙漠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 报告人:鹿化煜
3气候在活动造山带地形演化中的作用 报告人:吕红华
4青藏高原段黄河流域水系重组过程研究 报告人:胡振波
5青藏高原东缘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时空脉络及关键问题 报告人: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