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5-05-29 14:30
报告地点:文学院大会议室
报告人:王德威
主办单位:文学院
报告人学术简介
王德威,哈佛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台湾:从文学看历史》《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等。王德威教授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顶尖学者,被认为是继夏志清、李欧梵之后的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第三代领军人物,他提出的观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曾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焦点。
报告内容
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即将莅临我校,以“华夷风土:东北与世界”为题,探讨东北地域文化如何在全球华语语系(Sinophone)与跨文明对话(Xenophone)的框架下,成为理解中国现代性与世界性的关键节点。
王德威教授长期关注华语语系文学的多元性,其提出的“华夷风”概念源于马来西亚华裔文化中的“华夷并存”现象,强调离散社群的文学如何既扎根本土又超越国族边界。本次讲座将延伸这一视角至东北研究,揭示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历史纵深与当代文化活力。东北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多重现代性交织的“时空坐标”——从清末《尼布楚条约》的领土争议,到伪满时期的殖民记忆,再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荣光与下岗潮的阵痛,最终演变为今日“东北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与影视叙事(如班宇、双雪涛的作品)。
王德威曾指出,东北的独特性在于其“熔化”状态: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感情结构”,不断吸收并辐射文化能量。讲座将结合萧红《呼兰河传》的乡土抒情、齐邦媛《巨流河》的离散史诗,以及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寓言,分析东北如何通过女性书写重构历史记忆。同时,他将探讨“新东北作家群”如何以下岗工人的命运为切口,将地方性创伤升华为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普遍寓言。
此次演讲还将呼应王德威与宋伟杰合编的《东北读本》(2024),提出“全息东北”理念——即使碎片化的东北叙事,亦能投射整体性的中国与世界图景。本次讲座将为听众提供一个理解东北文化、华语语系文学与全球现代性的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