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生物分子自组装及生物医药应用

2025年03月03日 08:57  点击:[]

报告时间:2025-03-04 14:00

报告地点:生命科学学院D308会议室

报告人:闫学海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人学术简介

闫学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介尺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洪堡学者工作,2013年任职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组装与工程化研究,包括肽和蛋白质新材料、多尺度自组装过程机制、仿生功能体系以及肿瘤光免疫疗法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他引10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担任国际期刊 Colloids and Surfaces A、Green Energ. Environ. 副主编,ChemBioChem、ACS Appl. Bio Mater.、过程工程学报等编委或顾问编委;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生物相变与相分离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

报告内容

自组装是生物体乃至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生物内源分子包括蛋白、多肽、脂类和 DNA 等均能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形成多级有序结构,从而实现生命功能,引发生命特征。因此,通过学习自然、模拟自然,可以启发我们设计和创建新型的基于分子组装的功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本报告主要从事肽、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自组装与载体剂型化过程中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分子水平和纳米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形成及与功能间的内在关联,阐释分子组装的过程和机理,进而开发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上一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重点疑难问题解读 下一条: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