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4-11-05 15:30
报告地点:图书馆国际会议厅
报告人:井立强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井立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带头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兼职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 “The Innovation”“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和“eScience”国际重要SCI刊物等编委。
多年来主要围绕光催化开展深入研究,获批主持承担包括5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内的2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7项。作为第1/通讯作者,至今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Commun”“Chem Soc Rev” “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Sci”和“Environ Sci Tech”等上发表SCI论文210余篇,累计ESI ToP论文18篇,被SCI论文总引用18000余次。近10年连续成为了Elsevier 公司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
研究论文多次被“ACS C&EN”、“Wiley China”和“X-Mol”等学术媒体和交流平台重点推介。详情请见,https://www.x-mol.com/groups/jingliqiang/people。
报告简介
从能量利用源头来看,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技术是未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可行途径。针对当前可见光激发的适当水平能级电子利用率差和缺少引发还原反应的催化位点等显著影响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科学问题,近年来成功地发展了两方面基于光生电子调控的改性新策略。
一是发展了宽带隙纳米氧化物如TiO2和SnO2等的复合改性策略,并强化电子桥和维度匹配的界面连接。这样适当水平电子能量平台的引入显著地改善了纳米氧化物如BiVO4等和g-C3N4等可见光激发的适当能级水平电子的利用率。并进一步将发展的适当能量平台策略扩展到利用金属配合物如金属酞菁、金属单原子和功能分子等,同时赋予了新的电子还原助催化功能。也进一步发展了引入能量平台和功能分子等的改善传统Z型异质结体系可见光催化性能的新策略;
二是利用金属酞菁配合物、MOF和COF等发展了与窄带隙纳米氧化物等构筑新Z(S)型异质结体系的新策略。并可控引入金属单原子或离子液体功能分子等电子还原助催化剂。这样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传统Z型两组分光学吸收的重叠和拓展了可见光利用范围,而且也显著地改善了界面电荷转移和还原组分光生电子动力学过程。这样发展的两个新策略显著地提高了可见光催化氧化降解污染物和还原CO2、析出H2、生产H2O2等的活性。同时,重点利用气氛可控的和时间分辨的表面光伏技术、瞬态吸收光谱和原位红外光谱等,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入揭示了显著地改善光催化性能的有关光生电荷分离和催化转化的关键过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