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第五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4年04月12日 10:08  点击:[]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报告人:

主办单位:

报告时间:2024-04-20 8:30

报告地点:学术报告厅、文科1号楼

报告人:于贵瑞、章锦河、李燕琴、李鹏、刘俊、王辉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担任《应用生态学报》主编,《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和《中国科学数据》副主编。兼任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CERN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联盟(ChinaFLUX)理事长,亚洲通量网络(AsiaFlux)主席,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中方首席代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家基金委生命学部咨询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职务。在Nature Geosciences、PNA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9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2010年和2011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事生态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耦合过程机制、植被功能性状及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担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综合中心主任,负责生态网络的基础能力建设、信息管理及联网观测研究,为我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领衔设计创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填补了全球通量观测区域空白,对全球通量观测网络发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系统研究陆地碳储量/通量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前沿研究,探索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过程及生物地理学机制,开拓了科学研究新领域。 
  章锦河,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规划研究,侧重旅游发展的生态伦理审视、经济收敛评估、文化间性共生与社区空间正义等研究方向。主持与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各类旅游规划、旅游策划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与SSCI论文40余篇)、著作3部、主编教材20余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奖项16项。兼任江苏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文化旅游研究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家旅游集团和旅游上市公司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等以及《旅游学刊》、《旅游导刊》、《旅游研究》、《中国名城》等多家刊物编委。
  李燕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可持续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新西兰怀卡托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担任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全联旅游业商会绿色旅游经济研究与促进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专家等。研究领域包括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与民族旅游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与教材多部,其中《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2006年)为国内第一部生态旅游游客行为研究专著。在《旅游学刊》《地理研究》《管理学报》等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入选“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 100”。
  李鹏,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亚洲开发银行旅游项目咨询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旅游环境影响、水利旅游和旅游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完成专著、教材5部,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
  刘俊,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四川大学“校百人”计划,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年起在四川大学旅游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生态研究专业委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Tourism Management、Habitat International等SSCI/SCI期刊,以及国内权威刊物《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旅游学刊》等发表论文近3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四川省重点研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或主要参与旅游及区域发展规划项目40余项。
  王辉,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地理学(中国)和经济学(日本)双硕士、工学博士、人文地理学博士后;1999年-2002年留学日本,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截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语委、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他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荣获2023年“最美地理科技工作者”、入选中国TOP100旅游论文引用作者、文化和旅游部旅游青年专家、全国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会议简介:

  于贵瑞院士: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章锦河教授:国家公园访客的生态信用体系建构

  李燕琴教授:从感知影响到感知价值: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转向

  李鹏教授:河湖保护地体系关键科学问题及其中外对比

  刘俊教授:从数字足迹到生态价值:融合多源大数据的成都龙泉山生态系统文化和旅游服务价值评价

  王辉教授:长山群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上一条:大尺度生态系统科学的使命及观测研究方法 下一条:从唤醒角度解读孤独症社交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