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鱼类干扰素发现15周年:起源与功能

2018年06月19日 17:44  点击:[]

报告时间:2018-06-22 13:30

报告地点:西山湖校区三教D306

报告人:邹钧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时间:2018-06-22 13:30

报告地点:西山湖校区三教D306

报告人:邹钧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邹钧,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曾担任苏格兰鱼类免疫学研究中心科研主任,英国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生命及环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现为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水生动物医学系主任、鱼类免疫学与病害控制学科带头人。

在国内外科研机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鱼类免疫学基础研究。于1999、2004、2007和2009年分别首次报道了鱼类白细胞介素1、II型干扰素、防御素和类RIG—I模式识别受体,共发表论文120余篇,论文引用率达5700余次,H因子为47。

长期担任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和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的编委。多次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学部会审评委,科技部海外函评专家,以及多个国际科研基金机构的项目函评人。

报告简介:

鱼类干扰素发现15周年:起源与功能

上一条:鱼类p/MHCI的精细结构及TCR类IgVjC2分子朔源 下一条:汉长安城考古与古代都城模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