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18-12-14 15:00
报告地点:理化楼C401
报告人:万伯顺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万伯顺,1963年2月18日生于江苏宜兴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88年和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以访问教授身份进行合作研究。1998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催化杂环合成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杂环催化合成和航天含能材料研究。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德国拜耳公司-中科院大连化物所(Bayer-DICP)长期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军工航天含能材料推进剂合成等。
报告简介:
报告内容是万伯顺研究员所在的课题组近年来在催化环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过渡金属催化炔与腈的[2+2+2]环加成反应是构建吡啶化合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铁催化的[2+2+2]环加成反应来合成吡啶化合物仍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难点。本文发展了[2+2+2]环加成反应的高效铁催化体系FeI2/dppp/Zn。在此基础上发现该催化体系可以有效地催化炔与胺基腈的[2+2+2]环加成反应,高收率和高选择性地生成2-胺基吡啶化合物,并借助原位红外发现必须在催化剂前体和底物共同参与下才能原位生成活性催化剂。于此同时也成功实现了在纯水体系中利用钌催化的杂-[2+2+2]环加成反应。发现了高效催化炔与肟的[2+2+2]环加成反应的铑催化体系,从而实现了一种新的[2+2+2]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啶化合物的方法。发现Ni(COD)2可以催化亚甲基氮杂环丙烷和二炔中的一个炔基发生杂-[3+2]环加成反应进而生成吡咯类化合物。发现铑催化炔烃和硝酮的[2+2+5]环加成反应生成氧桥联的八元含氮杂环化合物,成功实现了其N-芳基的C–H活化,所得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八元环状氨醇化合物。利用发展高效的方法来合成用其它方法很难得到的且受高度关注的化合物在现代有机化学领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3-氮杂-1,5-烯炔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构建切块。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3-氮杂-1,5-烯炔能高选择性高收率环合生成α-和β-磺酰甲基吡咯衍生物;1,2-二氢吡啶;以及多氟烷基取代环丁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通过环化反应合成多种杂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