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社会等级与公平、诚信感知

2017年10月26日 17:02  点击:[]

报告时间:2017-10-30 10:30

报告地点:心理学院402会议室

报告人:周晓林

主办单位:心理学院

报告时间:2017-10-30 10:30

报告地点:心理学院402会议室

报告人:周晓林

主办单位:心理学院

报告人简介:

周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任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副主编或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包括行为实验与眼动记录、基因检测与关联、脑电记录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主持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已在国际SCI、SSCI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2015、2016年度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榜单。

报告简介:

从资源分配到智力发展,等级差异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差异可以以权力为基础、以威望声誉为基础、也可以以社会经济地位为基础。以往有关社会等级的心理学研究一般使用组间设计,比较不同人群之间行为、人格、心理过程的差异,这种设计使得我们难以进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推断。在本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中,我们采用一种新的范式,利用组内设计,考察正常成人如何感知他人的公平、诚信行为及其背后的认知神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差异高度敏感,对高等级的他人存在着一种自动化的敬畏与信任,前脑岛、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等脑区参与了社会等级对公平、诚信感知的调节。

上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之我见 下一条:鸦片如何搅乱了一个帝国——以1905年的禁烟上谕为视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