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多浮体结构间窄缝内水体的共振特性

2019年11月13日 14:23  点击:[]

报告时间:2019-11-18 14:00

报告地点:田家炳楼B409

报告人:宁德志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报告时间:2019-11-18 14:00

报告地点:田家炳楼B409

报告人:宁德志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宁德志,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目前担任建设工程学部副部长及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和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SCI收录论文80余篇。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钱令希力学青年教师一等奖、近海和极地工程师国际协会(ISOPE)优秀青年力学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等五家期刊编委。

报告简介:

为了有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超大型浮体在海洋工程得到应用。为了方便制造、运输以及安装,大型浮式结构物都由若干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并不是无缝连接,大都存在相对模块特征长度很小的窄缝。缝隙内的水体在某些频率波浪作用下会发生共振现象,诱发很大的波浪爬高和荷载,进而对海洋结构的作业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窄缝内强烈的水体运动也会影响结构前的反射波高以及透过结构物的透射波高。实际海域的环境很复杂,除一般常见的规则波外,还有可能出现极值波浪。为了方便有效地研究此种波浪,可以将其近似为只有单一波峰,周期无限大的孤立波。本研究基于改进的全非线性势流模型就窄缝数量对结构系统水动力特性影响及双孤立波作用下引起的特殊水动力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

上一条:Future Perspectives of Machine Learning 下一条:生物运动对称规则的内隐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