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0-08-11 10: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902690403
报告人:潘曹峰
主办单位: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报告人简介:
潘曹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得北京市特聘专家称号。
2005、2010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与2012年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后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低维压电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半导体中的力-光-电耦合效应)及微纳光电功能器件在触觉传感中的研究。在大规模纳米线阵列集成器件、超高分辨率应力传感与成像、高性能电子皮肤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引用8000余次,H因子48,其中1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项,中国专利17项。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20余次,并多次作为分会主席组织纳米光电与传感的国际会议。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创新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院长基金等。现任国际期刊Sci. Bull.和Nanotechnology副主编等,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等。
报告简介:
通过电子手段模拟人的感知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挑战,相比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几种感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微纳敏感器件仿生,触觉的仿生还是一个尚未攻克的难题。这需要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大面积应力传感器阵列,是极具挑战的研究领域,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反映的是光电子器件对应力和光的耦合响应,可将动态应力信息转换为可同步采集的光信号,避免电学测试中通道切换和仪器响应延迟,大大提高了应力成像的获取速度。因此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在应力应变检测器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其与硅基技术的集成可望在智能电子签名、人工皮肤和人机接口等领域提供独特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