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返回]

发展小分子多肽作为新型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

2021年04月16日 10:10  点击:[]

报告时间:2021-04-20 13:30

报告地点:西山湖校区三教D308

报告人:尚德静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时间:2021-04-20 13:30

报告地点:西山湖校区三教D308

报告人:尚德静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尚德静,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化学专业博士,2005年—2006年在德国Heidelberg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其中6项已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1项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3项。

报告简介:

两栖类皮肤生物活性肽是生物体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我们团队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多肽组学发现了多种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强、不容易耐药的新型两栖类皮肤生物活性肽;并对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基因克隆和表达以及分子作用机制和规律。研究揭示生物活性肽的细胞膜靶点作用方式,基于静电引力与细胞膜上阴离子磷脂结合,并通过特有的两亲性螺旋结构插入膜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短暂的膜孔洞或胶束的杀菌机理,使细菌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基因突变改变整个细胞膜结构而产生耐药性。此外我们研究发现部分生物活性肽在宿主防御体系中,不仅仅非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发挥直接抗菌作用,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和释放,通过其特殊的免疫调节机制,表现出抑制炎症和败血症的作用,为发现新作用靶的点抗菌、抗癌生物药物提供了基础。

上一条: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在何方? 下一条:利用中等强度静态磁场(SMF)强化一株新分离耐盐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SYF-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应用初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