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3-04-14 16:30
报告地点:理化楼C401
报告人:王乾韬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王乾韬,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发展建设办公室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学士、药学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得州大学博士后。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委会委员。主要致力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参与了Amber,AMOEBA力场的开发和软件编写,提出了新的电荷转移模型和基于此的新一代高精度分子力场,开发了Amber/GAFF有机硅小分子力场,发展了PM3/MM*,PM3/MMX2半经验QM/MM方法,系统性地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用于解决药物筛选、靶点确证、结合模式预测和先导化合物优化等药物筛选中的痛点问题,并取得了多个具有动物体内药效的候选化合物。已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他引1000余次,h-index指数19(Web of Science数据)。
报告简介:
高精度分子力场的发展一直是分子模拟领域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量子化学或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分子模拟中暂时还未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因此,报告人近年一直致力于新一代“自下而上”、从能量分项出发的高精度、高扩展性的电荷转移可极化力场的开发。以高精度能量分解计算SAPT2+为基础,我们前期对分子间的静电能、范德华能、极化能、电荷转移能分别进行了建模工作;提出并验证了使用诱导偶极矩模型模拟电荷转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模型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更为成熟的D-CTD电荷转移能及相应电荷转移量的计算方法,并发展了D-CTD水模型,精确重现了水的主要基本性质参数,及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水中“structure-maker”和“structure-breaker”的特性(自扩散系数的变化)。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力场发展思路和新一代更具物理图像的高精度力场雏形。
此外,基于现有固定电荷力场,报告人也将汇报课题组近年围绕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药物的虚拟筛选、靶点寻找及确证、药物结合构象预测、先导化合物优化等方面较为系统的探索及进展。